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加快推进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专业建设,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于7月2日下午在2教201会议室召开辅导员专题座谈会。学院特邀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学院殷华教授作为主讲人,苑俊英副院长以及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全体辅导员出席会议,共同探讨专业建设路径,谋划产教融合新格局。

座谈会上,殷教授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将突破5000亿元,在应急救援、智慧农业、地理测绘等十大领域应用渗透率年均增长超30%。“无人机不仅是技术载体,更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他强调,学院将投入专项资金建设实训基地与无人机综合实验室。规划建设飞行模拟训练中心及户外飞行实训场。通过开设“无人机系统设计、基于具体应用场景的外场飞行”等核心课程,确保学生“学历+技能”双提升。此外,实训基地还将面向社会开放,承接测绘、巡检、培训等技术服务,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针对专业特色建设,他重点剖析了无人机“双证”证书制度与岗课赛证融通方案。他特别强调:“要打破传统教学边界,让课堂延伸到田间地头、救灾现场等真实场景,培养上天能操作、落地能研发的应用型人才。”
在部署学生工作时,他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三项具体要求:一要开展“无人机+”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参观产业园区、观看汇报表演,激发专业兴趣;二要建立学业导师指导机制,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无人机社团、创新工坊;三要带头学习行业知识,年内实现辅导员无人机操作证书考取率60%以上。他指出,“辅导员要成为懂专业的思政工作者,通过定期企业实践、参与课程开发,真正成为学生职业规划的引路人。”

自由交流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人员围绕专业建设积极建言献策。辅导员代表纷纷表示将主动参与学院组织的无人机技术培训,通过系统学习行业知识和实操技能,切实提升指导学生专业实践的能力。现场多位老师结合产业需求,对课程体系优化提出具体建议,并就校企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共建实训项目等合作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苑院长在总结中表示,将梳理座谈会意见建议,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