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简介

学院概况


2017-04-05 23:45:00      作者:xzb      点击: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School of Electrical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简写SECE),其前身为电子通信与软件工程系,始建于2006年,是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唯一的理工学院。学院依托中山大学优质教育资源,以及广东珠江投资集团雄厚的社会经济实力,在广州南方学院“高起点、有特色、更开放”的办学理念和“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以培养创新应用型IT工程人才为培养目标,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尤其在学科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校企融合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实践,经过10多年努力奋斗,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学系研所

学院现设四系一所:电子与移动通信工程系(Department of Electronics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简写EMCE),电气工程与自动化系(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简写EEA),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简写CSE),人工智能系(Depart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写AI)、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应用研究所(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简写ITCA),包含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七个本科专业,其中电子科学与技术是广东省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广东省重点学科,目前共有在校生4200人。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职称学历较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与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师资主要来自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大学、日本埼玉大学、英国帝国理工、澳洲皇家墨尔本大学、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科院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院校,以及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TCL集团、网易、百度等著名IT行业单位。现有专任教师83名,其中特聘教授1名,课程教授14名,教授6名,副教授、高级工程师16名,博士15名,在读博士8名,双师型教师38名,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科学研究

一直以来,我院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工作,且取得较大的突破。申报校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共97项,包括国家级1项、省级项目31项、市厅级项目5项、横向课题2项、纵向课题2项,累计经费上千万;出版教材专著30部;近年发表论文百余篇,其中SCI 37篇、EI 20篇;申请专利软著74项。同时我院教师根据教学需求和日常使用实际情况,研制了电气与可编程控制实验装置和数字电路实验箱,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学院现有1个广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个广东省重点学科培育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级民办教育专项建设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个省级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项目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1个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2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项目和1个广东省精品课程项目(信号与系统)。


人才培养

在广州南方学院“高起点、有特色、更开放”的办学理念、“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以培养创新应用型IT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学院坚持“高起点、有特色、更开放”的办学理念,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素质应用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2012年起,学院创建“珠江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特色班”,该班以振兴学校发展、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目标,以服务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基础,充分利用广东省信息技术产业优势,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联合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培养具有中山大学南方学院特色的信息类卓越程师人才。每年选拔120名学生,组成相应的卓越人才培养特色班。班级实行导师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或企业经历的教师担任导师,负责其日常学习和科研实践活动。通过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的全过程、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措施培养信息类卓越工程师人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标准,2016年,我院引入工程教育理念,通过研究探讨,改革模式定为:PIQE –CDIO,其中PIQE表示:Professional、Innovative and Qualitative Engineers,即:专业的、创新型、高质量的工程师;CDIO代表的意思分别为: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即“构思-设计-实现-运行”的培养过程。该模式主要是为学生提供一种强调工程基础、建立在真实世界产品和系统的、以CDIO过程为背景基础的工程教育,建立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项目开发、设计和实践的能力、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团队精神和领导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较强的英语语言表达能力。我们在培养目标、课程建设、师资建设、课程教学内容与考核、学生的毕业要求、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实现“以产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就业目标明确,在课程学习中锻炼并培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定期对学生进行跟踪、评定与信息反馈,形成一个循环可利用的应用型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实验室

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为我院的实验室建设投资数千万元,现拥有众多设备先进的专业实验室,设有大数据应用创新实验室、机器视觉创新实验室、嵌入式应用开放实验室、智能电子设计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实验室、大学物理/电路与电工实验室、电子技术基础/虚拟仪器实验室、电子工艺实验室、单片机综合设计实验室、程序设计/数据库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网络应用综合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电气控制/PLC实验室、计算机接口技术实验室、通信综合实验室、机器视觉创新实验室、智能产品设计创新实验室、嵌入式应用创新实验室和大数据应用创新实验室等,主要用于实验教学、学科竞赛、实习实训等。在日常实验教学使用的同时,实验室还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应用性与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充分地保证。


办学成果

10多年来,我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学生获得学科竞赛奖项达2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奖项160余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206项(国家级22项,省级107项),师生发表论文20篇(国际SCI论文7篇,EI论文7篇)、专利软件著作权43项。学生就业率超过97%,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家长好评,社会认可度高。

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步伐,紧跟信息技术与工程发展趋势,在已经取得各类成果的基础上,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卓越、创新、有思想、有竞争力、应用工程型的新时代IT技术人才。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正汇聚社会各方力量,一步一个脚印地向更加辉煌的明天而努力迈进!